《生命 生命》教学设计十一
[教学目标]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、积累好词佳句。
2、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3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,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,懂得珍惜生命,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。
[教学流程]
一、对话引入,铺垫情感基调。
1、师生对话,介绍杏林子。
3、导入新课。
师: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,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?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《生命 生命》。
4、齐读课题。
二、品读课文,感悟生命顽强。
(一)初读课文
1、自由朗读。
⑴借助拼音,读准生字新词,读通读顺全文。
⑵边读边想: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?
2、指名分段朗读课文,师生评议。
3、交流讨论: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?
(飞蛾求生、瓜子抗挣、倾听心跳)
(二)精读课文第2—4自然段。
师: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三个故事,用心去发现、去品味,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?或者让你大吃一惊,或者让你肃然起敬?
1、自由朗读课文。
2、交流反馈,随机点拨。
句子1:但它挣扎着,极力鼓动双翅,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,那样强烈!那样鲜明!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,我忍不住放了它!
⑴为什么我会“忍不住”?我心里会怎么想?
⑵指导朗读。
⑶此时,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、脆弱的、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?
⑷齐读课题。
师: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,飞蛾是渺小的,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。这就是——(生读课题)生命 生命
句子2:那小小的种子里,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!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,在没有阳光、没有泥土的砖缝中,不屈向上,茁壮生长,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。
⑴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里有什么?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?
⑵说话训练(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):
香瓜子:
⑶指导朗读。
⑷再读课题。
师: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,即使没有阳光,即使没有泥土,即使只能活几天,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。这就是——(生读课题)生命 生命
三、交流讨论,理解生命真谛。
师:杏林子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飞蛾求生与瓜子抗挣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: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,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;一条丑陋的毛毛虫,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。因为,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。所以,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,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。——(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)
虽然生命短暂
但是
我们却可以
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
1、交流讨论:纵观三个事例,有什么共同点?他们留下的是什么?(精神)这些东西对后人产生了什么作用?
2、再读杏林子资料。
师:再读有关介绍杏林子的条目。
生: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。
生: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,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、散文集等等。
生:杏林子创立了“伊甸残障基金会”,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,走向光明。
……
师:杏林子不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: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,所以——(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)
虽然生命短暂
但是
我们却可以
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
四、课外拓展,书写生命感言。
1、介绍部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。
师:像杏林子这样,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,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,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。
课件出示:
袁隆平:让人类远离饥饿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,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,历经坎坷,他矢志不渝。功成名就时,他依然奋斗不止。 |
孙必干:临危受命的住伊大使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,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。为了达成和平,他游刃于战火之间,为了挽救生命,他斡旋在死亡边缘。 |
|
任长霞:霞蔚长天,警魂不朽 面对黑暗势力,她拍案而起。面对平民百姓,她柔情似水。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保佑着人民的安康。她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着金色的盾牌。 |
|
师:他们,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,书写着不死的生命,所以我们应该谨记——(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)
虽然生命短暂
但是
我们却可以
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
2、畅谈: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?
3、抒写生命感言——请拿起笔写下你对生命的认识。
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!